课程名称: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理论部分)
授课教师:丁辰教授
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理论部分)是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的学科核心课程之一。
本学期的突发疫情为此次研究生授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达到更好的网络授课效果,丁辰老师在距离开课前一个月就开始认真备课,制作并完善课程PPT,为学生搜集各种学习资料;每次授课前都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并事先调试好设备等待学生上课;在授课过程中适时与学生互动、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为了在无板书、无环境的网课中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丁辰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缜密的思维和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把普通或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变得无比鲜活,使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头脑风暴中,力求做到“教才及于里,学则深入其心。”
研究生的课程每次教学时长近四小时,是本科课程的二倍。这对于有腰脱的丁辰老师来说无疑更是困难重重。为了保证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也能够不耽误学业,丁老师克服了自身的困难坚持并成功完成了此门课程的所有授课任务,并且深受学生们欢迎,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丁辰老师教学感悟:
1. 网课中教与学意识形态的正确树立。学生中亦含浑水摸鱼、滥竽充数之辈。不正视网课本初,则教仅存于表,不及其里。学则仅浮于其态,不及其心。
2. 教学语言的艺术。无板书,无环境,无交流,是网课弊病。课程仅靠语言指引。如语言平铺直叙,使听者心生倦怠。人,思想集中仅限于四十分钟。无环境之下,对于学者思想集中把控更是难上加难。逻辑跳跃、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实事讨论,使人处于语言、思维刺激下,教才及其里,学则深入其心。
3. What to teach?“知”懂得也,“识”辨别也。国人教者大多重“知”,而弃“识”。“为何学,学为何?”学中困惑者不胜枚举。“何以教,教以何?”教中不明其理者多如牛毛。教,拓其心智,授以其“识”;需传其法,而轻旧“知”;使得其新法,孕其新“知”,则创新可成也。
学生学习感悟:
刘丽同学:丁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在网课过程中老师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网课气氛较为活跃;上课内容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最重要的是,丁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使我在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这门课过程中,收获颇丰。总之,丁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教师!感谢丁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用心良苦!
沈祥波同学:丁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课程内容能够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清晰讲解实例帮助我们理解,实时在线演示,非常有助于学生在家查阅文献,老师教学认真,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提起大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注意启发和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学习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这门课受益良多,感谢丁老师的辛苦付出。
卢佳同学:生物信息和系统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知识较为抽象,且注重于实践操作。虽然该门课程是通过网上授课,但是丁老师仍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氛围。教会我们很多知识和技术,并且对于许多科学问题有着独到且犀利的见解,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同时教会我们要培养严谨和批判的科学研究观念。通过本次课程,我收获颇丰,感谢丁老师的教导。
付羿同学: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生物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它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而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所赋有的生物学奥秘。丁老师通过他渊博的知识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生物学世界。丁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他通过对几篇高水平论文的讲解,向我们展示了生物信息学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十分感谢丁老师。
郭士豪同学:作为丁辰老师的众多迷弟之一,我很荣幸在本学期再一次选修他的课。我们都知道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这门课比较抽象,但是在丁辰老师的课堂中,他用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融入课堂,风趣幽默的言语也为“漫长”的假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熟练掌握了如何利用生物信息技术获取我想要的资料,并对深入探索基因组学充满了兴趣。对我的研究帮助很大,谢谢您,丁老师。